第203章
“你们去过昆仑金阙,在里面是不是发现过洛书。”卓明风问。
我点点头,在昆仑金阙中,我们的确看见过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的洛书,传说中有神龟龟甲上刻有此图象,浮出水面由一位圣人得到,因此被称之龟书。
这便是后世传说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典故,相传大禹时,有神龟浮出背驮洛书,献给大禹,他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
洛书别看只用九个图案代表九个数字,其实洛书博大精深,而且奥古艰深,以北极为定位星,斗柄所指的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其数目方位都与洛书完全一致。
这也就是一般术数中常说的九宫,后世奇术的奇门遁甲和八卦变化都是以九宫作为基石。
昆仑金阙中我们看见巨大的石龟,而龟背上铭刻的正是洛书,因此关于大禹得到洛书的传说,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大禹到过昆仑金阙,并在里面得到洛书,在文献中也有关于大禹到昆仑的记载,原因是为了治水,文献中指出河出昆仑,而夏禹又导河积石。
“淮南子一书中有记载,禹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墟以下地。”卓明风不慌不忙脱口而出。“意思是说大禹治水到了昆仑山。”
我点点头,这并非是无从考证,我从小被逼着熟读全国县志,在《西宁府续志》中曾有记载。
禹贡,导河积石,考其地在今西宁。
西宁的地理位置距离昆仑山并不远,足以说明大禹真到过昆仑山。
“在昆仑金阙的时候,我就没想明白大禹到昆仑的原因,因为文史中对大禹治水是有记载,一般来说治理的应该是长江和黄河两条流域的洪泛,可这些洪灾区域都远离昆仑山脉,大禹治水为什么会到人迹罕至的昆仑山?”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夏禹之后,还有另一个人到过昆仑金阙,相信说到穆天子,应该没有人会陌生吧。”卓明风说。
我又点点头,周穆王的国都在长安,距离昆仑有千里之遥,而且还是不毛之地,可周穆王依旧以七萃之士可以引路,八骏天马得以远行,不远千里到此,至于原因,在汲冢出土的穆天子传中明确记载。
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昭后世……
周穆王知道黄帝之宫在昆仑,文献中提及的黄帝之宫应该就是昆仑金阙,他来昆仑是祭拜先祖。
“不是,周穆王祭拜的是神,后世之人把黄帝称为天下共主,但昆仑金阙并非是黄帝的陵墓,你们在里面应该看见那五具冰棺,那是被黄帝供奉的神,这个秘密一直流传到周穆王,他到昆仑是为了朝圣,你现在知道大禹为什么要去昆仑吗?”解天辉平静的问。
“周穆王知道昆仑金阙中有神,那早在他之前的夏禹也知道,大禹治水到过昆仑,难道他是想请求神的指引。”我恍然大悟,但很快又皱起眉头。“大禹治水到昆仑求神帮助,但月宫九龙舫为了停泊,不惜让黄帝在昆仑之巅修建船坞,就是不想被打扰,月宫九龙舫为什么要帮大禹呢?”
“你去过万象神宫,也看见了九州龙脉图,月宫九龙舫只会停泊在龙气之地,当时洪荒大水来势汹汹,靠一般人的本事,根本无法治理洪水,龙气之地很有可能会被洪水所淹没。”卓明风心平气和说。
“哦,原来是这样,为了保全龙气之地,因此月宫九龙舫必须治理洪水。”我慢慢明白过来,可依旧疑惑不解问。“既然是治理洪水,那和神域图又有什么关系?”
“大禹采用治水的办法是疏通,可没有直观的山河全貌地图,根本无法正确疏通洪水,神域图上虽然通往神域的地图,同时也有九州全貌,山川河流巨细无遗尽在神域图上。”解天辉看着我说。“为了保全龙气之地不会受损,月宫九龙舫上其中一人带着神域图离开昆仑金阙,最终帮大禹成功治理洪水。”
“原来大禹治水靠的是神域图,可是,你们之前说,神域图自始至终,但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我问。
“那是因为神域图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什么名字?”
“带着神域图离开昆仑金阙的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无法返回月宫九龙舫,神域图至关重要,关系神域的所在,因此这人想了一个办法,让神域图得以保存下来。”解天辉看着我说。“而这个东西便是后世一直传闻的九鼎。”
“九州鼎!”我再一次震惊无比。
文史中曾记载,答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
意思是说,大禹在治理完洪水后,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用来供奉先神,传闻中,大禹是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铭刻在九州鼎上的,其实就是神域图,只不过没有谁能参悟鼎中地图的玄机。”解天辉说。
“可是,九州鼎早就下落不明,岂不是说神域图已经失传了?”我有些失望的问。
“看不见的东西,不代表没有,九州鼎上的地图至关重要,又岂会随随便便摆放,九州鼎应该是被藏匿起来,但藏匿的地点,至今都是谜,我们找寻了很久也没有发现线索。”卓明风说到这里,默默叹息一声,他的表情有些大失所望。
第359章 长寿仙人
听卓明风的意思,我在心里有些能明白一些事,入地眼和十二祖神之间的关系,形同于主仆,当十二祖神安息的时候,入地眼将全力以赴帮祖神追查月宫九龙舫,以及那五件至关重要的东西。
“第一件是神域图,也就是后来自始至终的九州鼎,那另外四件东西分别是什么?”我问。
“剩下的四件东西中,有一件也从月宫九龙舫遗失,同样这东西因为太过神奇,被后世称为价值连城的双宝。”解天辉不慌不忙回答。
“和氏璧与随侯珠!”我脱口而出,对于这两样东西,我已经不再陌生,不过终于可以肯定,和氏璧与随侯珠是属于月宫九龙舫的。
“涅槃轮。”卓明风的目光从水面收回来。“这才是真正的名字,想必你已经见识过这两样东西的神奇,和氏璧与随侯珠其实是在一起的,这件东西真正的名字叫涅槃轮。”
“长生不老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涅槃轮就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如同你在北邙上发现的姬渠,他就是因为得到随侯珠,因此活了几百年,这还仅仅是随侯珠,倘若是完整的涅槃轮,谁得到的便能永生。”解天辉在旁边说。
“涅槃轮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东西,怎么会变成后来的随侯珠与和氏璧呢?”我越听越迷惑。“何况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会从九龙船上遗失?”
“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涅槃轮不会轻易意识,我们推测是被月宫九龙舫的人带走,估计也是担心涅槃轮会被发现,因此将涅槃轮一分为二,便成了后世知晓的春秋双宝,但涅槃轮并非凡物,所拥有的神力是掩饰不了的。”卓明风说。
“一直以来,对于随侯珠与和氏璧,在人们的心中,仅仅是两件价值连城的珍宝,又是谁发现了这两样东西蕴藏的神力?”我追问。
“世人对长生都梦寐以求,因此有很多关于长生不老的传闻,在世人的心中,长生只有神才会拥有,但所有的传闻都是有根据的,即便最后被杜撰,也能追根溯源找到出处。”解天辉一边上鱼饵一边看着我说。“你好好想想,第一次出现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是什么时候?”
我低头细细思索,关于长生,出自于道家的太上纯阳真经,其中提到,天一生水,人同自然,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自在,大罗神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
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对仙人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
普通凡人无法逃跑最终的寿命终结,但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真相,对于长生的追求反而更加痴迷,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中长生不老的说法,诸如此类的传说太多,从春秋时期开始关于长生的追逐就盛行不衰。
“最早……”我冥思苦想半天,因为这类的传闻多不胜数,若非要追溯,黄帝修建昆仑金阙,不也是为了获得长生。“我还真不能确定最早关于长生的传说出自何处。”
“永生这东西,虽然世人梦寐以求,但一旦得到永生,这个秘密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卓明风淡淡一笑。“那你好好想想,有据可查,第一个众所周知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是谁?”
“人还是神仙?”我挠了挠头苦笑。
“神不会计较永生的,只有人才会在这虚无的事情上追逐。”解天辉说。
“有据可查的普通人,寿命最长的应该是彭翦,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翦是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并以享寿八百多岁著称于世,后人称之为长寿仙人,给尊为彭祖。”我脱口而出。
“世间关于长生的传闻多不胜数,为什么唯独这个彭祖会被公认为长寿仙人呢?”卓明风握着鱼竿转头看我。“没有任何事是空穴来风,唯一的可能,彭祖活了八百岁并非是传说,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到现在长生对于我来说,已经没什么稀奇,我亲眼目睹过活了七百岁的姬渠,也知道千年不死的凌璇,最直观点,就是身边这两个,不知道活了多久的人。
一个活了八百岁的人,引不起我丝毫的兴趣,只是听卓明风说的话,我也很好奇,如果彭祖长寿是事实,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活了这么长时间。
解天辉不慌不忙拿起一块石子,在我面前的地上写下一个名字。
颛顼!
“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他前承炎黄,后启尧舜。”解天辉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继续写,他在颛顼的左边写下黄帝,右边写下大禹,然后指着地上的三个名字,抬头问我。“你可看出点什么?”
“颛顼是黄帝之孙,而大禹又是颛顼子孙。”我不假思索回答。
“不,这是传承,一脉相承的传承。”卓明风声音坚定说。“大禹去过昆仑金阙,并得到神人相助的神域图,才能治理洪荒大水,你就没想过,大禹又是怎么会知道昆仑金阙的秘密?”
我一怔,目光重新落在地上的三个名字上,顿时恍然大悟:“黄帝在修建完成昆仑金阙后,并非没有留下关于这处冰宫的秘密,关于昆仑金阙中有神人的事,一直在传承延续。”
“对,洪荒大水让大禹束手无策,只能凭借流传下来的秘密,前往昆仑金阙求助于神,最终因为得到神域图才成功治理洪水,但自此,神域图被铭刻于九州鼎不知下落。”解天辉又在颛顼的下面写出彭祖的名字,然后在这些名字之间,画了一条线串联。“彭祖是颛顼的玄孙,此人因为活了八百多年而著称于世,你现在难道没发现彭祖长生的原因吗?”
我目不转睛看着地上这些名字,开始还有些疑惑,渐渐嘴慢慢长大,这些人都是一脉相承,追根溯源都和黄帝有关,也就是说,这些人都知晓昆仑金阙的秘密。
大禹因为得到神域图成功治理洪水,彭祖能长生也应该和昆仑金阙有关。
“涅槃轮!彭祖得到了涅槃轮!”我大吃一惊说。
“不错,彭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记载长寿的人,至于原因正如同你的猜想,他得到了月宫九龙舫上的涅槃轮。”解天辉点点头说。
“洪荒大水会淹没龙气之地,月宫九龙舫上的人迫不得已,才会帮主大禹,确切的说是帮他们自己,但涅槃轮这样重要的东西怎么会被彭祖得到呢?”我疑惑不解问。
“凡人不可能拥有神的东西,你为什么不想想,涅槃轮怎么会离开月宫九龙舫?”卓明风意味深长问。
“是神域图,大禹治水后,神域图被铭刻于九州鼎,但随着九州鼎的销声敛迹,标注着神域所在的地图也下落不明!”我冥思苦想半天,突然恍然大悟。“月宫九龙舫上的人迫切需要重新找回神域图,因此另一个月宫九龙舫上的人,带着涅槃轮离开昆仑金阙……”
我说到一半时,再一次愣在,之前卓明风暗示过,凡人不可能拥有神的东西,而涅槃轮在彭祖的手中,不是彭祖得到了这样东西,而是涅槃轮自始至终都属于彭祖。
“彭祖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我吃惊的说。
“你只说对了一半,彭祖并非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他的先祖却是,离开昆仑金阙的目的就是为了寻回神域图。”卓明风回答。
“那,那说不通啊,彭祖的先祖既然是神,他又带着涅槃轮,就算没有找到神域图,这个人会一直永生不死,为什么文史中记载的却是彭祖?”我一脸茫然问。
“因为这个人把涅槃轮分成两部分,便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和氏璧与随侯珠。”解天辉说。
“他为什么要分开涅槃轮……”
我话刚问出口,就发现卓明风和解天辉不约而同用深邃的目光望着我,忽然心里暗暗一惊,每一次月宫九龙舫出现,十二祖神便会如影随形的跟随,之前我们就推测,十二祖神能感知到月宫九龙舫的存在。
但月宫九龙舫停泊的时候,十二祖神却无法找到这艘船停泊的位置,后来我们想到,十二祖神能感知到的,或许并非是月宫九龙舫,而是这艘船上的人。
既然有人离开这艘船,祖神一定会察觉到,为了防止涅槃轮落入十二祖神之手,彭祖的先祖才会将这东西分开。
“离开月宫九龙舫,神和凡人无异,同样也有生老病死,加之又分开涅槃轮,注定这个人不可能再返回昆仑金阙,为了找到神域图,这人把分开的涅槃轮留给了后人彭祖,但已经不完整的涅槃轮不会带来永生,可也足以让彭祖活了八百年。”卓明风点点头轻描淡写说。
第360章 龙脊之地
一直以来,我以为历尽千辛追逐的仅仅是一艘船,万万没想到,我们所触及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解天辉告诉我,从彭祖开始,彭家人一直都在寻找两样东西。
“一样是九州鼎,这个毋容置疑,毕竟神域图至关重要,那另一样是什么?”我好奇的问。
“涅槃轮。”卓明风脱口而出。
“……”我皱着眉头半天没反应过来。“涅槃轮不是一直都在彭祖手中吗,虽然被分成随侯珠与和氏璧,但既然能分开,就能重新组合在一切,干嘛还要寻找涅槃轮?”
“随侯珠你们在北邙山姬渠墓中找到过,一颗小小的珠子让姬渠活了很长时间,可关于和氏璧,彭祖之后便到处辗转,坊间关于和氏璧的传说可远比随侯珠要多。”
说起和氏璧当然家喻户晓,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有眼无珠,以为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卞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依旧认为是石头,结果卞和又被砍去右脚,直至文王才慧眼识珠,这便成就了卞和献玉的典故,同时也让和氏璧成为春秋双宝之一。
“涅槃轮即便被分开,对于寻常人来说,仍然有着神奇的能力,随侯珠能让人长生,和氏璧同样也可以,但你好好想想,历来得到过和氏璧的人,有谁长生过,厉王也好,武王也罢,再后面还有文王,和氏璧辗转流传,可没有一个得到此物的人长生过。”卓明风淡淡一笑。
“假的,和氏璧自始至终都是假的,它或许的确是一块绝世美玉,但绝非是涅槃轮其中之一。”我恍然大悟,事实上在海底碣石宫的时候,我们已经猜到和氏璧仅仅是一块玉石而已,想到这里,我急切的问。“那涅槃轮的另一部分在什么地方?”
“一个祖神无法找到的地方。”卓明风回答。
“……”我一愣,十二祖神被九黎先民供奉为神,他们拥有着难以想象的神力,可我实在不明白,祖神都无法找到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解天辉估计是看我茫然,不慌不忙对我解释,彭祖的先祖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一旦离开那艘船,就和普通人无异,不过十二祖神能感知到的并非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而是那些充满神奇力量的东西。
但这些东西在月宫九龙舫上,会如同一道屏障,让十二祖神无法感知,可当离开那艘船后,十二祖神会立即觉醒,那人也知道祖神会追查到他的下落,因此才会将涅槃轮一分为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祖神得到。
之所以会带着涅槃轮离开月宫九龙舫,就是因为希望拥有超过凡人的寿命,好长时间探查神域图的下落,但当他分开涅槃轮时,也注定寿命很快会终结。
“涅槃轮虽然被分开,但那人很清楚,这两样东西都会让人永生,这个秘密迟早会被人发现,同样也会被祖神觉察到,以祖神的能力,要找到这两样东西并非难事。”解天辉拾起一块石子,掰成两半,一块递给我。“彭祖得到了真正的随侯珠,不过真正的涅槃轮的另一半……”
解天辉说到这里,把手中另一半石子丢到了水中,平静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