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桔文屋>书库>都市生活>超级电力强国> 第296章 用实践检验

第296章 用实践检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超级电力强国》更多支持!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更深的概念,前人经过无数计算努力与实践得出的结论,那就是焊缝要尽量接近于中性轴,以减小弯曲变形。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焊缝并非是视觉上的焊缝,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就鳍片与圆管的焊接来说,其焊缝是有角度的,刚刚好45°。
  水平焊接的话,焊缝处的中性轴是一条竖着的直线,显然就交叉而过了。
  而要斜45°焊接,焊接处的中性轴刚好可以相当于圆管的表面切线,也是斜45°,因为完全重合,达到了理论上扭曲变形最小的的绝佳位置。
  虽然以上理论并未超脱于高中物理,但就连大学物理也并未将其串在一起过,所以文天明是断然无法理解的。别说文天明,张逸夫自己他娘的都无法理解自己写出来的理论。
  如此看来,常思平提出的45°斜焊是绝对科学的,那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呢?
  不,必须争。科学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经验;法律不可能杜绝所有犯罪,所以我们需要警察;好好学习也并非注定可以天天向上,所以我们需要溜须拍马,或者钻研投胎。
  吴强是一个经历过实际生产的人,当过一个厂的技术一把手,如果每个生产步骤都按最理论最佳的方式走,那一个厂的人都得累死。经营者,总是要在成本与质量上进行权衡,总是要利益最大化。斜45°焊接需要将管子固定在支架上进行焊接,对焊工的考验极其之大,为了保证两边鳍片的对称,工作难度和时间上都要加上许多。
  因此他难以接受这个方案,他认为水平对称焊接,工人熟练,两端鳍片焊接完全同步的话,结果是可以满足国家标准的,无须搞得那么复杂。
  而常思平反复强调,他做过实验了,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工艺,是不可能达到标准的。
  吴强也说了,我亲自把关,我们的人活儿细,可以的。
  常思平又说了,你不相信科学么?
  吴强也说,你不相信实践么?
  到最后,张逸夫给出的结论摆在了二人面前。
  你们俩,都没戏,得听老子的。
  这就是二人见到张逸夫那张纸最震惊的地方所在。
  张逸夫不仅仅听到了他们的争论,好像还亲自实践过了,分别采用水平对称焊,45°斜焊进行了试验,不仅进行了比对,并且检验了结果,给出了一系列精密的检验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首先是水平焊,全长弯曲变形36mm,波浪变形13mm,扭曲变形6mm,三个数字全部不达标,吴强你可以去死了。
  然后是45°斜焊,全长弯曲变形为6mm,波浪变形12mm,扭曲变形4mm,科学理论果然是经得起考验的,不过遗憾的是波浪变形这一条,依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张逸夫“神奇之纸”的结束,在最后,他提出了“开槽斜焊”,也就是传说中的方案三。
  通过他自编自导的结论,斜焊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波浪变形略超标,那么为了减少这个变形,我们可以在鳍片上隔一段开一个某种规格的小槽。从科学上说,这相当于改变了鳍片的局部刚度,从而减小了拘束度,从而减小了变形量;用人话说,就是太挤了,扣个缝出来,多余的力都来挤这个缝吧,别让整个队伍扭曲了。
  对于开槽的间隔,开槽的规格,张逸夫同样给出了很细致的数字。
  看过这一切的常思平,已经完全难以理解了,若不是这些数字看上去太真实,太专业,他早就把这张该死的纸撕烂了,一个外行乱扯个鸟啊。
  但在这些数字的烘托下,常思平根本没有勇气与魄力再去撕。实践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这个人貌似在什么时候实践过了!搞科学的怎能随便否定!
  在长达近十分钟的阅读与思考中,常思平整个人都飘了,他最终缓缓放下纸张,望向对面的吴强。
  吴强也在用同样的表情望着他。
  “试验!”二人同时开口道。
  实际上,他们既服,又不服。
  服的是张逸夫的这套理论,无懈可击。
  不服的也是他的理论,凭什么如此真实!
  那到底是服还是不服呢?
  用事实说话,按照纸张的规格设计,将三种翻案分别做一组焊接,一试便知!
  二人之前也当真钻牛角尖了,这么争是没有结论了,早该试验了。
  但不管服不服张逸夫的这个理论,这二位都是彻彻底底服张逸夫这个人了。
  吴强对于他家向总与系统内一位少壮派青年干部关系暧昧的事情早有耳闻,而这位少壮处长的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料,他甚至毫不怀疑,这位处长将来懒得当处长了,做什么都是无懈可击的。
  常思平则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无限的希望。从眼前的事来看,天才往往是超出人们理解的,科学领域内,相辅相成相通,张逸夫年纪轻轻就已经通达到这个地步了,只可惜入了仕途啊……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思路,那就是张逸夫用某种方式偷到了成品设计图以及试验数据和工艺流程……
  不管怎么说,张逸夫这张纸,给理论派和实践派的触动、帮助都是巨大的,如果他的数据结果没有错的话,只要确定了鳍片焊接这个难点,其余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其余人,见二人从愁眉苦脸焦头烂额,突然就变成神清气爽了,惊讶之余满是不解,尤其是常思平带的两位学生,导师今儿是不是药吃多了?
  “你们两个,也仔细看看吧。”常思平这才舒了口气,整个人往椅背上一靠,点着那张纸道,“先不说数据是否准确,你们做论文,写试验部分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论文!这次咱们搞的这个项目不就是毕业论文么的题目么!
  难道这张纸上已经做完了?
  两个学生连忙抢着阅读起来,看来导师喜欢这个风格,不管有的没的,自己出论文的时候得照着这个学。
  文天明虽然已经见惯了张逸夫的能耐,但这次未卜先知也神到他了,简直堪比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啊,几个小时前留下一张纸,这会儿僵持不下的时候一出手,全服了!
  “有人,已经走在咱们前面了啊。”常思平望着宿敌一样存在的吴强,笑着摇了摇头。
  “呵呵,我到现在,也只是副处级。”吴强摊开双手,回味着张处长留下的那些有限的的音容笑貌,由衷叹道,“果然,有本事。”
  赞叹之余,他又转头道:“文工,张处长还说了什么没有?”
  文天明摇了摇头:“没什么了。”
  “怎么,吴厂长还觉得不够?”常思平调笑道。
  “够了,够了。”吴强大笑道,“可在知识面前,永远都不觉得够。”
  “对,我想起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常思平叹道,“保持饥.渴,保持愚蠢。”
  这句话用人话说,就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慢慢学慢慢思考吧。
  常思平恍然觉得,这该是面对张逸夫的态度,保持饥.渴,保持愚蠢。
  其实这二位,真的是想得太多了,对于张逸夫来说,这次的行为相当于把不认识的甲骨文照猫画虎描了出来,本不指望发挥什么作用。
  毕竟,具体生产技术、工序上,张逸夫是很难再帮到什么了,抄两篇也许相关的理论资料扔过去,有用最好,没用也不赔,反正是自家厂子自家人。
  于是听到二人开始聊水平焊、斜焊什么的鸟语的时候,他也以此为线索随手摘了两段,不巧正好解决了二人的争论。
  至于为什么不当时提出,而是让文天明在几个小时后拿出来,理由很简单……
  因为张逸夫自己都不知道这他娘的是什么,吴强或者常思平随便问一个细节自己就哑口了,而且还要解释这些数据的来源等等,张逸夫一个字也不知道怎么说,也没有精力去研究或者撒谎。
  干脆,保持神秘感,深藏功与名,当你们产生疑问的时候,我已经潇洒而去,只留技术在车间。
  从结果上来看,这么做倒是刚刚好。
  其他人面对这张纸,提出了无数个疑问,但是已经没有当事人在场了,只得作罢。吴强这次与常思平形成了统一意见,先做好眼前,不管张逸夫这些是怎么得出的,现在就去车间开焊,看结果说话。
  毕竟,这是张逸夫为二人勾勒出的超级捷径,只需要验证一下是否行得通就可以了。
  大队人马这便准备奔赴车间,用仅有的样品鳍片和管道进行试验,文天明也真的快累死了,借机告退。
  文天明刚走,吴强还没来得及召唤老焊工,办公室的小伙子便匆匆冲进了会议室,满脸焦急的神色。
  “厂长,向总回来了!”
  “哦。”吴强随意摆了摆手,“没事的,向总交代过了,后面的事正常安排汇报就好了,她不全程盯了。”
  “不是……她坐大车回来的!刚下车!她说贾处长来视察了!”
  “贾处长?什么贾处长?”吴强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
  小伙子赶紧说道:“就是华北局的贾处长啊!张处长他们节能办的正处长!”
  吴强一惊,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贾……贾天芸?刚调动到华北局的那位?”
  “对对,她们应该已经在往这边走了。”小伙子擦了把汗。
  吴强愣了半天后,终于反应过来,大喊道:“快!快!把厂领导都叫来!夹道欢迎!换茶!换水!”
  对面常思平却是眉头一皱,怕是捣乱的要来了。
  两个学生,反是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倒要看看这位神仙的真容。(我的小说《超级电力强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