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桔文屋>书库>历史军事>燃烧的海洋> 第六十九章 左右为难

第六十九章 左右为难

  钱德勒的判断一点都没错,在海空鏖战中惨败,对日本军人的信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收到最后的战报,荒川太郎独自返回办公室,翻出曾祖父用过的武士刀。
  这把刀并不名贵,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荒川太郎的曾祖父仅官至少佐,还在葫芦岛度过了一段不光彩的时光。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荒川太郎的曾祖父返回中国,花重金从一名收藏家手里买来了这把武士刀。
  从此以后,这把来历不那么可靠的武士刀成为荒川家族的传家宝。
  在这把武士刀的鼓舞下,荒川家族的三代人中,有十三名男性从军。
  只是,之前十二人干得都不怎么样。
  官至少将后,荒川太郎从伯父手里得到这把刀,也就此确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
  现在,荒川太郎只想做一件事、七十多年前他的曾祖父想做却没做成的事,可是鼓足勇气之后,荒川太郎还是没有下得了手。
  这把将官指挥刀太长了,不适合拿来切腹。
  在自裁的思想斗争中,荒川太郎也想通了一些事情,只要活着就没有失败,还有反败为胜的资本。
  荒川太郎非常勇敢的活了下来。
  虽然作为空中自卫队的最高指挥官,荒川太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认为,最大的问题不在指挥层面上,也不是空中自卫队的官兵没有竭力奋战,而是武器系统存在严重的性能缺陷。
  军人再优秀,没有合适的武器也打不了胜仗。
  海空战不是地面战,技术兵器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员素质。
  这个时候,日本内阁已经陷入两难境地。
  递交战报的不是荒川太郎,而是海上自卫队司令木村小次郎上将。作为总指挥,木村小次郎表现得非常积极,在荒川太郎不肯出头的情况下,主动提交了战报,还通过电话向首相汇报了交战情况。
  只是,木村小次郎没把话说死。
  不是他在偏袒荒川太郎,毕竟两人在作战问题上有很大分歧,木村小次郎一直反对空中自卫队单独作战。他故意留有余地,主要还是为自己留条后路。如果把话说得太死,让小林光一觉得问题出在空中自卫队身上,很有可能把海上自卫队派上去。木村小次郎并不笨,没有空中掩护,舰队什么也不是。
  更重要的是,木村小次郎希望打赢这场战争,更希望在舰队的主导下打赢这场战争。
  为此,就不能让小林光一绝望,必须让首相对胜利充满信心,同时得正面日本军事力量的结构性缺陷。
  只有填补了这些缺陷,才能打赢战争。
  在电话中,木村小次郎强调了舰队的作战能力,同时强调舰队没有遭到打击,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挑战中国海军,夺取制海权。只是在此之前,必须重组空中自卫队,让空中自卫队扮演原来的角色。
  什么是“原来的角色”?
  从日本军事力量的名称就看得出来。
  在组建军事力量时,没有使用“国防军”,而是使用的“自卫队”,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以国家自卫为主,并不具备对外进攻能力。数十年来,日本一直奉行“自卫方针”,特别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几乎所有国防建设都在为增强国家防御力量服务,即便少有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比如空中自卫队的f-2多用途战斗机、海上自卫队的常规潜艇,也是按照进攻性防御战术打造。
  如此一来,空中自卫队“原来的角色”就是防空。
  按照木村小次郎的提议,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舰队提供防空,协助舰队夺取制海权。
  因为荒川太郎不肯露面,所以木村小次郎代表了军方。
  由他转达的信息非常明确:自卫队还没有丧失作战能力,只要合理应用、有效弥补存在的缺陷,仍然有希望赢得战争。
  这下,小林光一有点左右为难了。
  作为一名理智的政治家,小林光一非常清楚,日本在开战的第一天输掉战争,即便能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找回一点面子,也很难扭转战局,更难以夺回钓鱼岛,至于战胜中国海军与空军,更是无从谈起。
  打下去,日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获得的利益却非常有限。
  最明智的选择是与中国停战,在输掉全部本钱之前结束冲突,为东山再起留下宝贵的军事基础。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支军队的灵魂不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拼下去,只会有更多的军人血洒疆场。
  可惜的是,小林光一不是军人,也不大清楚军队的状况,更不可能知道军队还有没有战斗的信心。
  在这个时候,他只能听取军人的意见。
  在小林光一左右为难的时候,喜田多一郎送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消息:美国当局已经答应提供更加全面的军事援助,除了武器装备之外,还打算派遣部分美军官兵以自卫队军事顾问的身份参战。
  “钱德勒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华盛顿商讨具体事宜。”
  “美国打算参战?”
  “不是参战,只是派遣军事人员参战,而且是以志愿的方式。细节上的问题,要等我到了华盛顿才能详谈。”
  小林光一长出了口气,没有急着表态。
  美国的帮助肯定至关重要,可是小林光一也知道,这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
  从一开始,最积极的就是美国,而不是日本。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小林光一早就怀疑是美国制造了这场战争。
  美国的目的很简单:让中日彻底交恶,从而把日本变成对抗中国的桥头堡。
  事实上,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这么做。
  苏联解体之前,日本是对抗红色帝国的桥头堡。在整个美苏冷战期间,日本不但为美国提供了前进军事基地、承受了红色军团的巨大压力,还在数十年间耗费巨资,从美国采购了数千亿美元的军火。虽然利用美苏对抗,日本也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在朝鲜战争期间走出战后阴霾,在越南战争期间获得经济腾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是富裕起来的日本也为西方世界贡献了不少力量,比如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没有参战的日本却成了最大的战争经费分担国,贡献了联军战争费用总开支的百分之八十。
  即便在此之后,日本也没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在持续了七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成了最大的受害国,而美国则借助第二次朝鲜战争顺利渡过难关。
  在榨干日本的最后一滴油水,甚至敲骨吸髓之前,美国肯定不会罢手。
  事实已经证明,除了韩国与朝鲜,日本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最大受害国。
  随着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日本被推上了前沿阵地。美国不肯与中国正面对抗,日本成了排头兵。
  小林光一也不肯站上去,可是局势不由他做主。
  从一开始,小林光一就认识到,就算他不想打,这场战争也会爆发,而在其他首相任期内,肯定会更加糟糕。
  眼看日本就要因为二十九日的惨败退出战争,美国急不可耐的站出来,摆明了不会让日本轻易收场。
  那么,该如何处置呢?
  小林光一打量了喜田多一郎一番,说道:“喜田君,你认为我们能打赢吗?”
  “首相……”
  “我需要你的诚恳回答,不要带任何感情因素。”小林光一又叹了口气,说道,“可以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比如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以及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但是不要加入个人感情。”
  “这……”喜田多一郎非常为难。
  虽然是防卫省大臣,但是喜田多一郎是文职官员,甚至没有服役经历。他也是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之后,第一个纯粹的文职防卫大臣。小林光一提名他出任防卫大臣,正是因为他没有军队背景。
  更重要的是,喜田多一郎是一个没有多少主见人。
  也许,他算得上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家,在很多问题上与小林光一有相同的见解,但是他严重缺乏独立处置重大事件的能力。
  在平常,这不是什么问题。
  一个弱势的防卫大臣,能让首相更加有力的控制军事建设,并且更加从容的与军人进行周旋。比如在审定军费预算的时候,往往由喜田多一郎跟军人唱对台戏,再由小林光一出面调解。
  只是,现在却成了问题。
  如果喜田多一郎没有主见,去了华盛顿,肯定会被钱德勒摆布。
  “喜田君……”
  “首相,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停战的最佳时机。”喜田多一郎知道没办法回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们在一天内战败,后果将难以设想。国内政治动荡将无法避免,在对外关系上,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战败,与美国的关系将变得更加重要,我们更加需要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坚持下去,除了为了胜利,还能维系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小林光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也正是他必须得考虑的问题。
  战胜了,日本将获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区获得最大话语权。
  战败了,日本将不得不把国家的安全建立在美日同盟之上,因此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得罪美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