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桔文屋>书库>历史军事>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一章 决战开始

第二十一章 决战开始

  二十六日天亮前,西奈半岛的地面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夜间,埃以双方都把重点放在了空中战场上,继续拼尽全力争夺制空权,并且打击对方的地面部队。
  因为埃及部队已经突入西奈半岛,脱离了本土防空系统的掩护,所以以色列空军的打击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样的,埃及空军在信心有所恢复之后,也在对地打击行动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有趣的是,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反而不太激烈。
  几场规模有效的空战,都是由双方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在战场上空偶然遭遇,而且持续时间都不太长。毕竟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不会携带太多的对空弹药,也没进行战斗的耐心。
  当然,这几场小规模空战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战斗机的机动性能至关重要。当时,双方的主力都是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即j-22与f-35a。因为j-22在设计的时候更加重视空战性能,而f-35a是典型的以对地打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空战中,埃及飞行员胜出的比例大得多。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这个晚上,埃及空军损失了二十四架j-22与j-22m,而以色列空军损失了三十九架f-35a,而这些战斗机中,竟然有百分之四十一,即二十六架是被航炮击落的,还有百分之三十五,即二十二架是被格斗导弹击落的,只有七架被中程空对空导弹击落,另外八架则是在返航时坠毁、以及被地面防空武器击落。
  在这个晚上,埃及空军的第三号王牌,驾驶j-22m的易卜拉辛上尉一个人就取得了三个战果,而且全都是航炮的功劳,而易卜拉辛上尉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二十七名空战王牌中用航炮收获战果最多的一个。
  当然,这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
  在双方都以超低空突防为主,而且大部分战斗机都只有两枚格斗导弹,又突然遭遇敌人的情况下,航炮是战斗机上最可靠的武器,也使用率最高的武器,取得的战果自然超过了其他对空弹药。
  以争夺制空权为目的的正规空战中,空对空导弹依然是主要弹药。
  到二十六日清晨,第一集团军也已渡过苏伊士运河,其中一个师沿一号公路北上,其余部队则沿四号公路东进。
  戚凯威的意图非常明显:逼迫以军在三号公路附近决战。
  如果以军不肯主动出来决战,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就能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集中起优势兵力从三号公路北上。以军却不得不在紧守二号公路防线的同时,还得盯住第五站的埃军。也就是说,以军只能以部分兵力迎战埃军主力军团,还得以较为被动的方式在防线上作战。
  可以说,以军没有选择余地。
  问题是,主动沿三号公路南下,以军也不见得能够占到便宜。
  要知道,第三集团军已经到达奈赫勒,完成了集结工作,有足够的能力在三号公路上挡住以军。只要第三集团军咬住了以军主力,第一集团军就可以从侧翼穿插,根本不用加入正面会战。
  别忘了,西奈半岛是沙漠地区,非常便于装甲部队展开突击。
  即便没有公路线做支撑,第一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也能突击数百公里,而西奈半岛从南到北,总长度也就只有两百公里,而二号公路与四号公路的间隔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对埃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所幸的是,埃军的部署并非无懈可击。
  最严重的缺陷就是后勤保障,即严重依赖四号公路的后勤补给通道。如果这条补给通道被切断,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根本无力战斗下去,更别说对以军的防线构成威胁。要想切断这条补给通道,就得打下第五站,然后沿一号公路南下,攻打舍特,至少得切断从苏伊士城到舍特的交通线。
  二十六日上午,以军对第五站发起猛攻。
  这是开战后,以军第三次强攻第五站。
  担任主力的仍然是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另外还有三个装甲旅,预备队则是第四零一装甲旅。
  以军打得异常坚决,只是兵力投入太少了。
  在第五站,埃军不但有两个正规步兵师,还有四个预备役步兵师,总兵力超过六万,而以军投入的兵力只有两万左右。更重要的是,经过数日的持续鏖战,“吉瓦提”旅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第二步兵旅只有三千七百余名官兵,而且有部分轻伤人员。
  另外三个装甲旅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建制比较完整,只不过都是预备役旅,装备性能比不上常备旅。
  充当预备队的第四零一装甲旅的情况最为严重。
  在上一次战斗、即埃军的主动反击中,第四零一装甲旅充当了主力,也是埃军打击的主要对象,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主战坦克永久性损失,还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受损,而且没有得到及时抢修。
  与以军一样,埃军打得也极为顽强。
  当时,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甚至赶到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埃军指挥官非常清楚,第五站是关键战场,如果丢失,埃军的后勤保障就会完蛋,前线的两个集团军都将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意志成为次要因素。
  为了争夺第五站,双方拼出了全部资本,每平方米的阵地都要反复争夺好几次,搭上好几条生命。
  打到中午的时候,在进攻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以军不得不动用预备队。
  可惜的是,埃军的增援也在这个时候及时赶到,即奉命从舍特沿一号公路北上的第一集团军的那个步兵师。
  也就在这天下午,交战双方打响了开战后的第三场装甲会战。
  大约三点左右,在一号公路东面大约二十五公里处,正在向南突击的以军第二一七装甲旅与第二四七装甲旅遭遇了正在北上的埃军第一集团军的第一装甲师与第十一步兵师,双方立即拉开战线,展开混战。
  这绝对是一场混战。
  虽然双方都派出了侦察兵,还出动了小型无人侦察机,但是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三十公里,几乎是越野行军的极限速度,结果在侦察兵发现敌情之后,双方都没能及时展开。
  撤退,显然不可能。
  双方的前线指挥官都知道,在这里遭遇,意味着对方采取了同样的战术,即以越野行军的方式绕过争夺激烈的第五站、顺带绕过对方的主要防线,直接穿插到敌人后方,攻击敌人的后勤部极线,瓦解敌人的前线部队。在这个时候撤退,等于交出了主动权,也等于放弃了突击行动。
  更重要的是,要让急行军的装甲部队立即停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造成混乱,然后被敌人抓住机会一举击溃。
  不能撤退,也不能停下来,就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
  在宽达十五公里的正面战线上,以色列国防军投入了近两百辆坦克,埃及陆军则投入了近三百辆坦克,双方还各自动用了数百辆装甲战车携带步兵支援坦克作战,而双方的炮兵则在后方展开。
  相距五公里的时候,埃军主战坦克率先开火。
  第一装甲师的主力也是24式主战坦克,而且是最先换装24式坦克的部队,因此更加熟悉这种坦克。
  因为在兵力上占优势,所以埃军率先拉开战线,并且让第一装甲师的两个坦克营在两翼突击,第十一步兵师的三个营为于战线中央,由装备04式主战坦克的坦克营充当先锋,摆出了围歼以军的架势。
  以军两个装甲旅的主力都是“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
  面对埃军从两翼包抄的战术,以军不得不拉开战线。更重要的是,“梅卡瓦5”型在性能上比24式与04式都有所差距,所以以军没敢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两个装甲旅基本上是齐头并进。
  战斗从五公里打到五百米,打得异常残酷。
  虽然以色列坦克手的素质更好,而且部分“梅卡瓦5”换上了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有足够大的威力,至少能在三公里外打穿04式的正面装甲,在一千五百米内,对24式的正面装甲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穿透率,但是04式与24式在四千米外就能百分之百的打穿“梅卡瓦5”的正面装甲,而且埃军有兵力优势。
  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后,以军坦克手甚至把坦克变成了弹药。
  当时,一辆“梅卡瓦5”在炮塔被打穿,车长、炮长与装填手受伤后,驾驶员不顾一切的驾驶坦克撞向了一辆24式,导致24式内的三名坦克手受伤,车体正面装甲变形,履带正面裙板脱落。
  在一些地方,双方的坦克手在坦克被毁后,甚至用机关枪、冲锋枪与手枪对射。
  战斗持续到傍晚,在第二一七与第二四七装甲旅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埃及军队才取得了最后胜利。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两名准将旅长都以身殉国,百分之七十的军官阵亡。
  事实上,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军官阵亡比例就比士兵高得多,很多时候,以军军官都以身作则的在第一线冲锋陷阵。
  埃及军队取得了胜利,却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战斗结束的时候,两个王牌师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
  这场大规模装甲遭遇战,也拉开了西奈半岛大决战的帷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