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不知道有没有经常坐这条线的网友知道,不管是从西安北到成都东,还是成都东到西安北,也不管是d字头的和谐号还是g字头的复兴号,动车二等座票价都是263哦!这个票价不管是春运、节假日都不会变。
  这是因为丞相,也是为了纪念蜀汉灭亡的年份:公元263年。
  成都到长安全长600多公里,丞相为了复兴汉室、还于旧都,走了一辈子都没有走到,但是现在往返西成高铁只需要3个小时零7分了。
  呜呜呜,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啥就不能让我们丞相赢一次!该死的司马老贼!】
  “公元234年、公元263年。”
  秦朝,嬴政有些不解地喃喃道。
  他先前通过仙迹已经知道了大秦覆灭的年份为公元前207年、知道那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而这个蜀汉却是公元263年灭亡,怎么没有“前”这个字了?
  随后擅长编年记史的官员小心翼翼地在帛书上画了一道长长的墨迹,然后窥视着陛下的面色,将已经知道的几个时间点都写了上去。“公元前”的纪年,是随着时间推移后世数字越来越小的,而到了这个蜀汉的“公元”,代表年份的数字却似乎是越来越大的。
  那么也就是说,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定有一个。
  公元零纪年!
  嬴政也留意到了史官的动作,不由豁然开朗,但推测出后世纪年的规律还没让他高兴多久,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那汉朝公元前202年建朝,到那蜀汉公元263年灭亡。
  居然存在了四百多年!
  嬴政面色顿时一黑,这大汉怎么会如此长寿!
  他的大秦却只有短短十四年!
  好气。
  林菱看到网友的留言,一拍手:
  【这个我也听说过!这种小细节真的很浪漫又很让人感动,还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是四川那边想修路,好连接附近几个经济中心,但是省里面规划的路线要占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如果要修路,就得拆了昭烈庙。
  因为涉及到历史遗址,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当时市长就把各方相关人员叫来开了个扩大会议,但开会讨论了很多天也是争执不下,商量不出一个决定来。直到有个人说了一句:“那武侯祠还在昭烈庙里呢?那该怎么安排?”
  这话一出好了,所有人都沉默了,很快达成了一致决定——必须修改原有的规划路线,坚决不动昭烈庙了,直接绕过去!
  我看评论也很有意思,网友辣评:刘备怎么也想不到,两千多年后,他的丞相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还有另一个网友说:那市长要是同意了拆昭烈庙和武侯祠,估计要“名留青屎”了。真的,动昭烈庙可能还好,但要是动武侯祠,会被蜀地百姓一人一口唾沫淹死。】
  诸葛亮先是一惊:“武侯?”
  他竟成了武侯?
  后又是一~大惊:“后人为他立庙了……”
  最后更是惊掉下巴:“什么叫武侯祠在昭昭烈庙里?!这这这这……臣子怎能与君王共享祠庙香火!这不合规矩!”
  他怎能享先帝香火,折煞他了!
  他先前听到自己病逝军中都没有那么激动,如今连忙询问:
  【阿斗的人形外挂:武侯祠怎么会在昭烈庙里?】
  林菱正嘟囔五叔爷爷怎么还不出来不会掉进厕所了吧,就看到网友的问题,于是捂嘴偷笑:
  【这得问老朱的好儿子朱椿啊!】
  明朝,朱元璋本来认认真真跟儿子们看仙迹,他现在已经专门腾出了一间殿用来看仙迹,学着林菱去不夜城看表演的模样,正对着自个的墙用来投放仙迹,然后放上两三排小马扎,让儿子们好好听讲,好以史为鉴。
  而且,因为讲的不是明朝的那些事儿,今日殿中的父子氛围倒是格外平和。
  直到林菱这句话,朱元璋怎么都没想到这事儿还能扯到他的小儿子头上。
  这孩子干啥了?
  他扭头去看听仙迹听得打瞌睡朱椿。
  短短胖胖的三岁小儿乖乖又努力地坐在小马扎,已经困得东倒西歪,脑袋像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的。
  没等他问,林菱已经为众人解惑了。
  【诸葛亮刚去世不久,蜀汉各地郡县、各族百姓就纷纷上书给刘禅,要求为诸葛丞相立庙祭祀,而且还要求要在成都立庙,但刘禅想了半天后来没有同意。
  倒不是阿斗不爱他的相父,而是在当时的礼制来看,这属于“抢老刘家香火”了,刘汉身为皇室的宗庙在成都,怎么能搞两个宗庙?
  而是诸葛亮还是臣子。
  但是放任百姓私自巷祭野祀也不好,最后刘禅做了个折中的选择——他在汉中勉县、武侯墓附近立了个武侯祠。】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还有些欣慰地点点头:不错,他不希望立庙,甚至死后,只愿不树不封,薄葬而已。想必阿斗还是听话的,做事也有道理,这孩子以后长大了啊!
  【等蜀汉灭亡以后,刘备的墓就算不上皇家宗庙了,那把武侯祠迁到成都也不会僭越了。
  于是两晋的时候,占据蜀中的割据势力李雄就把武侯祠迁到成都,所以唐朝杜甫才会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注2]。
  插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这句诗,我都容易看成“锦官城外帕金森”,也是没谁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