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他不掠夺周边的城池,也不固守那些地盘,打来打去,半年多了,他也只有北平以及北平控制的附近三个州府,不是他做不到扩大地盘,而是他不想做。
因为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也姓朱,已经是他老朱现存活着的嫡长儿子,也是宗法礼法上头除了朱允炆之外,这个大明江山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他只要打下南京,各地州府难不成还会不认他这个皇帝?
不会,所有人都会俯首称臣,所以他不必去经营那些地盘,他只需要把朱允炆的军队变成他的军队,他只需要在每次胜利的战争中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兵力,就够了。
想通了这一点,朱元璋只觉着浑身力气都被抽光了一般,先前他也无法理解老四怎么能造反成功,如今他已经明白了,这不是朝廷有多少兵马的问题,这是人的问题。
那鳖孙就是个傻[哔——]!!!
只苦了我大明将士,要为了那鳖孙白白流血。
朱元璋虎目含泪,神情疲惫而苍老,他不禁去想,六十万人对十万人,那这一场仗又要死多少人呢?
【现在这场双方都将底盘压在天平上的战争开始了,白沟河之战前期主要是一些试探、游弋与前哨探马的接触,但令朝廷军可能没想到的是,咱们的燕王本人,就是那群窥视的探马之一。
没错,朱棣!这个主将、元帅!他不好好呆在中军营帐里研究军情部署,反而亲身上阵,带领着手把手教出来的前哨侦察兵去刺探敌情,而且他还不光光刺探敌情,他还搞战场“仙人跳”,带着三百人狗狗祟祟越过白沟河,故意对着驻扎对岸的辽东军指挥使何清挥舞起小手绢。】
只见视频中出现了一条小河,一个抠着鼻孔脸上有大痣的女子站在桥上对着对面的男人不断抛媚眼和招手:“来啊,大爷,过来玩儿啊。”
而这个女子的头上用箭头标着朱棣,对面的男人则标着何清。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
看起来好烦人的样子,好想甩他一巴掌。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
在沉默中,威武雄壮的永乐帝一把掀翻面前的桌案。
作者有话要说:
朱迪:你最好给我讲清楚,我为什么不是个美女。
第79章 靖难之役4
◎白沟河之战中◎
沉默是今晚永乐时空的谨身殿,内侍们像一片影子似的缩在大殿的青砖上收拾着被皇爷掀翻桌案后,碎裂的茶碗、飞溅的茶渍。
在旁边陪同的朱高炽与朱瞻基皆在桌案掀翻的关键时刻都眼疾手快捧起了自己的茶碗,终究得以幸免于难,如今便坐在光秃秃的椅子上,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也没什么都没听见似的那般低头喝茶。
对于自家老爹/爷爷的驴脾气,东宫的两位都很有先见之明了。
而另一边的汉王朱高煦反应就没有那么快了,他毕竟是头一回受到传召进宫陪老爹观看这仙迹,进宫来时七分兴奋三分激荡——他可是很为自己在靖难之役中的悍然表现为傲的。
结果老爹被仙迹无情揶揄,面前的长案突然被掀翻,他面前盛着滚烫茶水的茶碗直接飞到他怀中,将他胸口烫得一片通红。
他嗷嗷叫跳起身来,又被亲爹瞪了一眼,于是气都撒在了他身上,说他大呼小叫干什么。朱高煦那个委屈啊,又不敢顶嘴,只好揉着胸口坐回了原位。幸好内侍连忙带他去换了衣裳,还抹了点清凉的药膏,总算叫他平静了下来,但心里还是嘀咕的。
“又不是我把爹按在女人的头上。”朱高煦愤愤不平,随即想到那女子的面孔,又打了个寒战,有点理解了永乐帝的愤怒,“丑是丑了点……”
不怨爹生气。
【朱棣领着那几百人的侦察兵假装要过河,实则是想诱何清出营而战,何清果然被朱棣的美人计……不是,被他勾引……也不是,嘿嘿,总之何清见到那几百燕军果然按耐不住,想夺个首功,于是果断率部追击朱棣。】
永乐帝咬了咬后槽牙:“……能不能好好说话!”
分明是在讲他威武的大战,怎么老是这样不正经!
【朱棣看何清上钩,果断转身就跑,你逃我追,朱棣是插翅就飞,把何清勾引到河对岸,朱棣一个号令,早早就埋伏在两侧的燕军立刻就冒了出来,不仅截断了何清的后路,把他率领的那支骑兵吃掉,还把何清给生擒了,平安得了信立刻率辽东军主力来救援,朱棣也不慌,一边和平安展开激战,一边又整队派一支骑兵打算再次迂回到平安侧翼去偷袭。
但是这一次,他失策了,差点就玩翻车了。】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瞥了眼还是少年的朱棣,语重心长地教他:“你喜欢迂回绕背,这战术是好的,但用得多了,就容易叫人摸透了,朝廷方面也不全是李景隆那样的草包,平安一定是研究过你的战术的。他出兵救援何清之前,恐怕已经安排了援手,就等着你绕背呢。”
朱棣若有所思:的确,花招得多学几个轮着用。
李文忠:“……”
他心酸地想着:自己的儿子明明先前还被皇爷夸奖聪慧来着的。
现在完了,这草包二字一辈子都摘不掉了。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倒不生气:“战场上就是这样,很多时候预料不到所有的变化,朕也的确没料到,翟能父子三人能来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