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压力山大啊!
  季屿问道:“你进研究所几天了?”
  “今天是第九天。”
  季屿又问:“林亦寒进研究所多久了?其他人呢?”
  “听林哥说,他是六五年进901所的,到现在有四年多了。邓哥听说比林哥还早进研究所。制退器项目组的其他人……”
  孟秋回忆了一下,没听他们说过具体时间,但聊天的时候说过,他们好像都比林哥进去的还早。
  季屿道:“你才进研究所九天,他们中有人可能已经在研究所九年了。小蝉,你不是不如他们,你只是需要时间成长。”
  他说得很认真,也很笃定,孟秋那颗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急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是的,她可以的,她一定可以追上他们的脚步!
  最起码……最起码不给大家拖后腿!
  不懂的可以学,不会的可以问,研究所里有那么多人,个个都比她优秀,想开点,个个都可以是她的老师!
  而且她还有系统,连睡觉时间都可以利用上,本来就比别人作弊了,还怕追不上吗?
  孟秋握拳,重整旗鼓,再接再厉,张开双臂,投入知识的海洋。
  实验室里,大家一忙起来,忙得昏天黑地,完全忽视了实验室里多了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还格外的安静,更加没什么存在感了。
  只有偶尔,忙得分不开身,叫同伴拿个材料或者工具来,边上伸过来一只手,自己也没注意看,见东西对了,接过来就继续忙,等忙完手里的事,扭头一看。
  “咦,怎么是你?”刚才在旁边帮忙的竟然一直是小孟。
  孟秋抿嘴笑了笑,见她这里不需要了,又退到一边,默默观察,默默学习。
  还有的时候,有人需要人帮忙记录数据,喊了一圈,没人能腾出手来,不得不将目光落在边上站着的人身上。
  “你行吗?”
  “行。”
  片刻后,喊人记录的人接过实验记录,仔细检查了一遍,有些惊诧:“可以呀,竟然一个都没错!”
  他们记录的数据不是简单地记在纸上就行,怎么记,按什么顺序,都是有要求的,而且他们习惯了,通常张口就是某个东西的简称,或者代号。
  所以别说是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了,没学过的人可能都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他刚才报数据的时候,前面还记得照顾她听不懂,说得仔细清楚一点,后面说着说着,就给忘了,刚才拿到记录本的时候想起来,还担心她会不会记错了,没想到她竟然都听懂了。
  她才进实验室几天呀?
  孟秋只是笑笑,又缩回角落,像一只小蜗牛,伸出触角,默默观察外面。
  慢慢地,小组里的人习惯了实验室多了一个人,他们也渐渐意识到多一个机动人员有多方便。这个机动人员还特别聪明,有不会的,教一遍就记住了。有这么个人打下手,真是忒好用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小孟,过来一下!”
  “小孟,帮我登记个数据……”
  “小孟帮我计算个东西……”
  林亦寒还担心她会被排挤呢,隔了两天再进实验室,就见到了这样的场景。
  这帮人不是在欺负小孟吧?
  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大家不是光使唤小孟干活,而是一边干活,一边和她解释器材怎么使用,这个数据代表着什么,这个东西为什么要这么做,接下来要尝试什么方式……
  不对啊,之前他想让他们带带小孟,他们个个都说自己忙,没有时间,怎么现在这么积极,还抢起人来了?
  林亦寒摸不着头脑:“什么情况?”
  众人:什么什么情况?小孟这么好用你怎么不早说?
  小孟同志抿嘴笑,嘿嘿,今天又是偷师成功的一天!
  除了孟秋这个编外人员,林亦寒这个小组一共有四个人,他、韩芸、王建民、李江。
  本来就是个小项目,也腾不出那么多人手过来,因此,每个人的任务都不轻。
  林亦寒负责统筹全局兼制造,韩芸测算各方案的可行性,王建民和李江负责计算数据。
  其中因为要计算的数据太多了,不得不两个人。就这样,王建民和李江天天还忙得头昏脑胀的。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
  某天大家在实验室忙,王建民正趴在桌上计算数据,算着算着,突然感觉肚子一阵疼痛。
  其实昨晚上好像就有点疼了,但他还以为是自己吃坏了肚子,没想到这会儿越来越疼,本来只是肚子疼,疼着疼着好像连胃都开始疼了。
  王建民一只手撑着桌子,另一只手按了按腹部,一下子叫出了声:“嘶!”
  唯一一个比较空闲的孟秋第一个发现他的不对劲:“王哥?王哥?”
  她刚走过去,王建民已经痛得身体一歪,往地上摔。孟秋惊得瞪大了眼睛,赶忙冲过去接住他。
  “王哥!”
  王建民是北方人,生得人高马大,比孟秋高了近一个头,身形也比她壮了一圈。
  林亦寒三人听见动静,看过去时,就见孟秋那小身板艰难地撑着他。
  三人忙过去帮忙,林亦寒和李江一左一右,搀扶住王建民这个大个子,韩芸把孟秋解救出来。
  王建民还有意识,就是额头上疼得都* 冒汗了,几人见情形不妙,忙出去叫人。
  lt;a href=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