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能用上就太好了。
  “……之前我们所里还说,要是什么时候见到你,一定要代表所里向你表示感谢!”
  孟秋道:“不不不,是我应该感谢你们才对。你们研制的便捷式计算机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运算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两人你感谢我,我感谢你,不由相视一笑。
  组里的其他人听了计算机所同志的话,都惊呆了。
  计算机研究还有我们组长的事?
  天哪!还有什么是我们组长不知道的吗?!
  在计算机所同志们的倾情帮助下,他们重新设计了一款火控计算机。
  当然,要想让火控计算机实现需要的数据处理功能,还需要进行很多测算工作,比如脱靶量、气象条件、弹道条件、运载体运动参数等等等等因素。
  这是一项很细致又繁琐的工作,整个小组都被动员起来。
  装甲车项目组成立的时候还是冬天,第一次开大会时,组里的研究人员们穿的还是臃肿的冬装,眨眼间,脱下了厚棉袄,只穿着毛衣,再到毛衣也脱了,从长袖换成短袖,又穿回长袖。
  落叶纷飞时,大家手头的活差不多进入收尾阶段,总算轻松了一些。
  京城的秋天相比于南方,有些干燥,早晨起来,不喝一杯水,总感觉喉咙干涩。
  孟秋倒了半杯水晾着,先去洗漱,洗漱完回来,温度刚好合适。
  她一口气喝下半杯,清了清嗓子,舒服多了。
  研究中心较之前的城区基地占地面积更广,建筑也相对更多,因此他们的宿舍也宽敞些,一人一间。宿舍内,除了床,桌、椅、衣柜一应俱全。
  孟秋打开窗户,伸出胳膊,感受了一下今天的气温,打开衣柜,拿了一件外套。穿好衣服,去吃早饭。
  宿舍和食堂不在一栋楼,走过去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很多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在看什么。
  孟秋脚下一转,不由自主地换了个方向。
  “怎么* 了?怎么了?”她伸长了脖子张望。
  旁边几人手里还拿着馒头,显而易见,是吃了一半,跑过来看热闹的。
  “组长,”谢可拿下嘴里的馒头,喊了一声,指着里面道,“保卫科的人从地底下挖出东西来了。”
  “挖出东西了?”孟秋惊讶。
  另一个人道:“是,还是用箱子装的,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是什么宝贝?”
  “不太可能吧?”
  “那可不一定,埋得这么深,还用箱子装起来,肯定是贵重的东西……”
  在他们的七嘴八舌下,孟秋听明白了。
  这个疗养院以前应该还种植着一些名贵花木,这么多年过去,花木早就不知道哪儿去了,只剩下满院的杂草。
  他们搬过来之后,丁主任他们一看,这么大院子,长草多可惜呀,这不得收拾出来种菜?
  在他们搞研究的这段时间,丁主任他们也没闲着,不仅把其他建筑修整好了,连院子以及附近的空地也给整出来了。
  一部分种菜,还有一部分种上了玉米、土豆、红薯之类能充当主食的,再给他们几年,说不定他们都让研究中心实现自给自足。
  这不,红薯成熟了,保卫科的同志来收红薯,因为他们伺候得好,今年这红薯收成还挺好。保卫科的同志刨着刨着,越刨越深,不知不觉,一铲子挥下去,声音不对。
  保卫科的同志经验丰富,立马就意识到底下可能有东西。
  他们将上面的红薯收了,顺着不对劲的地方往下挖,挖了一尺左右的深度,露出了底下的东西——箱子,还不止一个。
  这段时间,大家都清闲了些,这不听说红薯地挖出了东西,都跑过来看热闹。
  孟秋头一抬,见对面何教授、朱教授也在。她过去打了个招呼。
  何教授、朱教授问她:“吃早饭了吗?”
  孟秋回道:“还没有。”
  何教授说:“赶紧去吃,我们可都吃过了。”
  朱教授指了指那边道:“一看就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儿出不来,你先去吃早饭,不耽误看。”
  孟秋瞅瞅里面第一个箱子还没起出来,应该来得及,就道:“好。”
  没一会儿,她也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跑过来了。
  何教授点点她,孟秋移开视线,吸溜了一口粥,再咬一口馒头。
  嗯,看热闹与吃早饭,不冲突。
  保卫科的同志终于把上面一层土和杂物给清理了,粗略地数了数,仅看见的,便有四五个大箱子。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大家都挺好奇。
  保卫科陈科长丢下手里的铁锹,拍了拍手,跳进了坑里,他检查了一遍箱子,除了外头的稻草、油布,里面还上了锁。
  陈科长让人丢了把刀下来,“碰”地几声,老旧的锁头断裂。
  陈科长抓住箱子把手,围观众人停下了其他动作,一致地伸长了脖子,像一群长颈鹿。
  下一秒箱子打开,众人发出惊呼。
  保卫科的同志们动作迅速,第一时间转身,掩护研究人员后撤。
  箱子里面不是别的,而是码得整整齐齐的炮弹!
  研究人员们知道轻重缓急,虽然心里面很好奇,但还是配合地往后跑。
  孟秋抱着大海碗,一边跑,一边庆幸,还好粥喝完了,要不然肯定洒了。
  lt;a href=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