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巴里和盖伦既惊讶,又充满怀疑。
  华国政府是不是知道他们来采访,故意找一批人演戏给他们看?
  两人看向旁边的翻译,觉得很有可能!
  他们借口想参观参观学校,留了下来,等孩子们下课,便以自己拙劣的华国话和孩子们交流。
  如果真的是演戏,孩子们一定是最容易露出破绽的!
  “小朋友,你们都是封城人吗?”
  “你们还记不记得地震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当时害不害怕……”
  “你的家住在哪里?你的爸爸妈妈呢?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亲人……”
  问了一圈,却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回答。
  难道华国政府连孩子也训练了吗?
  两人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第二天,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翻译,他们想自己去转转,不需要别人陪。
  翻译再三确定真的不需要,微笑:“好的,先生。”
  翻译离开,两人对视一眼,各自回房。
  片刻后,两个穿着华国服装,戴着帽子、围巾的人一前一后从招待所出来,直奔他们昨天打听到的这次的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然后,他们不仅没找到所谓被华国政府隐瞒的秘密,还被大爷大妈们注意上了。
  他们自以为自己伪装到位,为了不因口音问题泄露,还尽量用手比划。
  然而,大爷大妈那是什么人,火眼金睛!
  一看这两人鬼鬼祟祟的,还打听这打听那,就知道他们不是好人!
  大爷大妈们互相使了个眼神,都不用商量,一拥而上,将人拿下。
  巴里和盖伦一头雾水,慌忙解释:“我是记者!记者!来你们这里采访的外国友人!”
  大爷大妈们可听不懂他们叽里呱啦在说啥,帽子围巾一摘,好啊,还是黄头发绿眼睛的,肯定是特务!
  于是乎,几个小时后,翻译同志在派出所见到了两位“想自己出去逛逛”的外国友人。
  巴里和盖伦神情颓靡,翻译同志微笑:“抱歉,两位先生,我们华国人比较‘热情’。”
  这是热情吗?这简直就是……就是……两人都被大爷大妈们搞得词穷了。
  两人被翻译领回去,翻译温馨提醒:“想去哪里最好提前打个招呼,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事。”
  两人只觉得这肯定是华国的阴谋,为了心中的“正义”,他们要与华国人斗智斗勇!
  在几乎将整个丰城都跑了一遍后,两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看到的似乎就是真实。
  华国政府再强大,也不可能找这么多演员来演戏,更不可能建一座假城来骗他们。
  所以,华国公布的数据是真的?
  几天之后,y国的《泰晤士报》和m国的《m国邮报》几乎同时刊登了一篇和华国大地震有关的报道。
  报道中都提到了一个词——真相。
  “编者特别前往华国调查后得出的真相”,因打出了这个标语,报纸一出来,便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肯定要戳穿华国的假话了!
  绝大多数人都这么想,直到他们看完报纸——
  “什么?这不可能?!”
  第118章 查探
  出乎绝大多数人预料,报纸上爆出的真相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竟然说华国的数据是真实的!
  what?
  《泰晤士报》和《m国邮报》是被华国收买了吗?连这样的假话都说得出口?还好意思宣称亲自去华国调查?去梦里调查的吧!
  两家报纸预料到会有很多人不相信,特地放出了大量照片。
  有忙着重建房屋的民众,有正在修路架桥的华国军人,有某个居民区房屋倒塌的前后对比,还有在教室中读书的一个个孩子……
  照片中涉及的人员很多,包含各个年龄阶段,有老人、中年人、小孩,甚至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
  婴儿身上裹着一件华国军装改的襁褓。
  图片旁边有备注,说这件“襁褓”来自一个素不相识的救灾战士。
  《泰晤士报》的风格较严肃,报道也偏正式,文中他们列举了更多准确的信息来证明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报道中就提到,据当地民众回忆,地震发生于华国时间7月28日凌晨2点多,天还没亮,华国的第一批救援部队便已经到达灾区。
  在之后的几天内,约有数十万的华国军人进行救援工作,更有十几万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救援物资,在政府没有要求的情况下。
  短短的时间内,经历过重大自然灾害的当地居民便已经开始正常生活。
  难得有国外的媒体站在公正的角度对华国发表评价。
  “……此次事件证明了华国政府具有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华国的军队具有优秀的执行力,而他们的人民几乎‘无条件’信任政府和军队。”
  “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更可怕的是,据探访,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晚上,华国政府巧合地组织活动,巧合地让当地人民走出建筑,来到户外停留,一直到地震发生……”
  报道中一连用了两个“巧合”。
  “笔者认为,这就是这次华国大地震伤亡人数如此之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在华国学到一个词,一个成语,‘未卜先知’,意思是不用占卜,就能知道未来发生的事……”
  lt;a href=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