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苗氏听得糊里糊涂:“你说啥怪话呢?”
  沈青摇了摇头:“没啥,瞎想的。”他看见王老娘离开后,王三在原地呆站了一会儿,竟然朝自己走了过来。
  “对不住,我娘那个人……”王三艰难地开口,向沈青和苗氏道歉。他和沈青差不多一般高,这会儿微躬着身子越发显得瑟缩可怜。“我没觉得你家哥儿不好,真的。”
  苗氏有些不自然:“没事,都是你娘在那儿胡乱吣,不关你的事儿。”她连忙朝着还缩在角落里的魏媒婆打眼色:这是啥情况啊?还不快把人给我弄走?
  王三却把身子微微朝沈青那边偏转了一些:“我们家小子多,兄弟五个,家里穷……其实也没那么穷,因为我娘那个性子,村里人都不愿意和我家做亲,提起亲事就故意把聘礼钱说得高高的。我两个哥哥,还有我都给耽误了……我是我娘最不心疼的一个,所以就想让我入赘,给我两个哥哥换聘礼钱。”
  “我今天也是伤了心了。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不要十两银子……”
  沈青歪着头看他:“打住。你不会觉得,闹那么一出,再说些自己的可怜处境,我就会心软,答应这门亲事吧?”
  王三身子一僵。
  第51章 村中琐事2.10
  王三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打着这个主意的。
  前面说的都是实话,家里艰难、母亲偏心,他被逼着入赘。好好的汉子,谁愿意当赘婿?
  这入赘的汉子,自有一番苦楚:除了得像个女人和哥儿一样到别人家去,低人一等像牛马一样干活,还要遭受其他人的白眼和耻笑——女人和哥儿不会笑话嫁到别人家去的女人和哥儿,因为在她们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汉子们却会耻笑、排挤甚至欺辱入赘到别家去的汉子,并且不再将他们视为同类,多接触都觉得晦气。
  甚至连一些女人和哥儿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赘婿。这让王三尤为觉得痛苦:他明明是好好的汉子,不该这样!而他娘也明明知道赘婿的日子不好过,却仍然舍弃了自己。
  可是他并不敢反抗自己的娘,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习惯了憋闷着顺从。王老娘逼着他来,他就只得来了。他跟苗氏说没觉得沈青不好,算是句假话:他第一眼看到沈青的时候,本来就压抑郁闷的心情,更加绝望痛苦!
  和这样的哥儿过日子,和跟汉子一起过日子有什么区别?
  可当这个哥儿说起话来,对王老娘连怼带骂的时候,王三心中竟觉得十分痛快解气,而沈青的形象在他眼里也大为不同了:这个哥儿虽然样貌不好,他却看着越来越顺眼,独有一份让他欣赏的精神劲儿。
  并且某种程度上,沈青影响了王三:连一个哥儿都敢反抗,都敢这么说话,为什么他不敢?
  于是他也难得的对自己娘吐露了心里话,反抗了一次:为什么偏偏是他入赘?为什么不是其他兄弟入赘,换钱来给自己娶媳妇?为什么这种不公平的事儿就要落在自己头上?!
  尽管换来的依旧是王老娘的打骂。
  王三挨着打的同时竟然觉得,入赘于他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乡下一般来说,老人没去世,是不能分家的。倘若他是娶媳妇,或者一直打光棍吧,在王老娘去世之前,他都要忍受做家里那个干活最多、最不受重视的那个。家里有什么矛盾受委屈的总是他,家里有什么困难被牺牲的也是他。
  而入赘,却能让他立刻离开那个压榨他的家,离开这个偏心的母亲。
  王三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
  沈青其实是个很好的人选。虽然模样不中看,可乡下过日子嘛,尤其是他们小鸡村那样的穷地方,比不上兰塘村富裕,能娶上媳妇就不容易,那模样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水喝啊?还别说,除了模样,真是各花入各眼,沈青那悍名远扬的性子,偏偏王三就觉得很好,有那他欣赏的独一份的精神劲儿,体格儿也健壮,看起来是能干活的。
  苗氏又瞧着是个温和讲理好脾性的——比他娘总强上许多。更关键的是苗氏没汉子,这家里就不会有其他汉子压自己一头——女子和哥儿嫁人有婆媳矛盾,汉子入赘则最怕的是翁婿矛盾。
  自己入赘过来说不定还能当家做主,多好啊!
  瞧着这扩大的院子,和院子里挂着的腊肠、腊肉,王三觉得自己的心火热了起来。
  甚至他根本不打算要聘礼!现在王三已经有点恨上他那偏心的娘,和那几个不用入赘却等着花用自己聘礼的兄弟,凭啥便宜了他们?自己要是入赘到这家,沈青的自然就是他的,他当然要把钱都留在自己家里!
  于是王三做足了姿态:听说女人和哥儿都很容易心软。他垂着头塌着肩,希望能得到沈青和苗氏的同情,从而接纳他。
  然而沈青却轻而易举的看穿了他。
  王三非常失望:“为啥啊?你不是觉得我还行吗?”
  “嗯……”怎么说?沈青心想,他当时只是客气两句啊:“就算你还行,甚至哪怕你非常好,我也可以不和你在一起啊。”
  王三不懂。非常好的都不选,那还想选啥样的?
  沈青却觉得,自己似乎又模模糊糊想通了一些东西。他前不久——第一次从末世回来的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借着月光,数着带回来的财宝,还畅想着只要他手里有钱,上门的汉子就不能嫌他模样不好,还盘算着找个人品不差、顾家疼人,愿意跟他一起奉养母亲的。若那个时候遇上王三,沈青想,搞不好自己真的会接纳。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